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就缺乏安全感
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就缺乏安全感的。无论是极度自卑、被欺负了也默不作声的孩子,还是用欺负别人取乐,只为了证明自己“厉害”的孩子,他们的背后,都必然有一群冷漠的大人。诚然,很多大人并非有意冷落孩子,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霸凌或者被霸凌的人,但在实际操作中,不正确的方法,也会令自己成为霸凌的帮凶。
令孩子健康成长的首要原则,就是耐心。
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上都有个误区:平时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孩子聊聊天,就已经是一个好家长了。实际上远远不够。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陪伴,还是走心的陪伴。这不是抽空坐下来,说几句妈味十足的道理就能解决的,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要做的不是一个主导者,而是一个陪伴者。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要比说道理更加重要,也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粗暴地打断孩子的讲话。而对于孩子们来说,父母帮助他们更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要比父母要求他们成为父母想成为的人更好。
其次,共情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孩子之所以看上去会更“残忍”,是因为共情能力并非天生就有的。共情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的潜移默化,比如在意孩子的想法,也教导孩子在意他人的感受,当孩子有不正确的行为,如欺负小动物、辱骂别人时,要严肃地指正,教导孩子将心比心等。只有当孩子掌握了共情能力时,才不会因为“好玩”或虚荣而欺负其他人,成为自私冷血的“小霸王”。
最后,如果霸凌已经出现,要积极对待。
校园霸凌往往是从小事开始的,如给同学起绰号、语言嘲讽等,然后一步一步升级。作为成年人,我们往往喜欢“以和为贵”、“不折腾”,但对于孩子来说不一样,孩子没有成熟的判断力和自制力,如果错误的行为没有被制止,就相当于对他们释放出一个信号:这样做是没问题的。因此,如果校园霸凌已经出现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苗头出现时便积极面对,当孩子有诉求时,不要觉得“小题大做”,而是亲自出面,了解情况,和老师、对方家长沟通,用成熟的方式解决问题。
虽然成年人习惯隐忍,但对于孩子,我们还是要教育他们勇敢和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