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做过一个动物实验。在实验中他将三组狗放到接着电线的实验箱子里面,每个箱子都设有一个开关。在实验的第一部分对第1、2组狗施加电击,第3组狗则作为对照组不接受电击。
区别在于,第一组狗可以通过触碰开关逃避电击,第二组狗无论如何触碰开关,电击都不会停止。
在实验的第二部分,他把狗放置在中间用木板隔开的箱子里。但是木板很低,狗可以轻松地跳过去。同样,他给狗施加了电击,第1组和第3组的狗很快学会了跳过木板来逃避电击。
第2组中的狗不但不逃,反而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这种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危险却绝望地接受痛苦的现象让行为主义者大为不解。直到塞里格曼提出狗的这种“无助”行为是在之前的实验中习得的。
这是最初关于“习得性无助”的基本观点:当一个个体发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控制环境中发生的事情,就会认为自己是无助的,继而产生抑郁情绪并丧失行为动机。
后来赛里格曼和他的同事Abramson对“习得性无助”进行了后续的研究和补充,他们加入了社会心理学中归因方式的概念。归因是指对导致事件的原因进行归类,而归因方式是一个人具有的归因认知方式和由此产生的归因倾向。